融入新发展格局,山东如何找准自身定位

admin 2021-04-23 14:04 政策解读
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各地要找准自身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,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,积极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,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。
  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,山东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既是必须承担好的政治责任,也是实现比学赶超、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山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,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,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“双过亿”大市场
 
  山东是人口大省、经济大省,辖2个副省级城市、14个地级市、137个县级行政区,2020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.3万亿元,位居全国第三位,占全国生产总值的7.2%,市场潜力空间巨大。
 
  人口基数大,居民收入提升空间大。全省户籍和常住人口“双过亿”,2019年末常住人口10070.2万人,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86元,比全国平均水平(32189元)多697元,位居全国第8位,收入较发达省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
 
      投资增长潜力大。2020年,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35876亿元,占全国的6.9%。“十四五”重大工程陆续启动,2021年山东省确定1600个省级重点项目,新建并开通5G基站4万个,加快推进城市停车场、城市管网等建设,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。  
 
      居民消费潜力大。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48亿元,占到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.5%。2020年,山东省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、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分别增长1.6倍和49.1%,品质消费渐成趋势。
  “黄河战略”龙头
 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,流经9个省区,全长5464公里,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,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。
  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占黄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的29%,人口占黄河流域人口的24%。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,仅有山东属于东部地区,属于沿海地区。目前来看,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具有显著优势。
 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,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同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,是重大国家战略。2020年8月31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》,要求加快制定实施具体规划、实施方案和政策体系,努力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取得明显进展。这意味着,山东将面临更大的历史机遇,可以享受更大的政策红利。
  山东半岛城市群“龙头”作用将更加凸显,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突出。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》突出共同抓好大保护、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理念,山东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、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等生态保护工程将加快推进,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基础上,“十强”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等也将发展壮大,山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空间巨大。
   产业体系完备
  拥有全球最完整、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,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。山东作为经济大省,产业体系完备,在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满足能力方面具有重大潜力。
  农业大省基础稳固。山东作为农业大省,在农业总体规模、现代化水平、外向型程度和经营规模化等方面均在国内占据优势地位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山东建成高标准农田6113万亩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%,成为全国唯一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。
  工业强省地位突出。山东是工业大省,工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,整体呈现大而全的特征。全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2.6万家,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,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空间广阔。
  服务业供给潜力强劲。山东产业结构在2016年实现了由“二三一”向“三二一”的重大转变。2020年,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153.1亿元,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53.6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.1%,尤其是电子商务服务、研发与设计服务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。
    来源:大众网
上一篇: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发布
下一篇: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》

猜你喜欢

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

0531-82952688